《哲學研究》──維根斯坦的哲學書摘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 Philosophische Untersuchungen - Wittgenstein


  一想到人生有無意義或是宇宙為何存在的問題時,總免不了會想起哲學,就好像哲學是解開謎題的一把鑰匙似的。不過若深究起來,將會發現這把鑰匙本身有很多缺陷,不僅轉不動鎖,有時甚至鎖孔根本不對!其實,「哲學不是指出生命的道路,而是排除輕信與妄想,至於生命的道路,要在別處尋找」1

由於一般哲學家「有種職業慣性,想要把人生萬象歸納成有限規則。因此視野變小、以偏蓋全,容易落入『強迫事實去吻合既成觀念』的獨斷論陷阱」2,於是有一位更為認真的哲學家維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努力探索哲學思考的本身有哪些問題:「我們被誘惑去說的東西並不是哲學,而是哲學的原料,是哲學必須診治的東西」3。他的札記所彙集成的書《哲學研究》並不是要讓我們得以省去思考,而是要激發人們自己思考,因此書中很多問題是沒有答案的。它只指引你別走錯哪些路,而不告訴你該往哪裡走。

有興趣讀這本書的人,也許要先有心理準備:不同翻譯版本會造成不同意思。我比較了兩種譯本的《哲學研究》:五南2020年出的陳嘉映翻譯版本是從德文直接翻譯4,註解清楚,句子比較好讀;桂冠1995年出的尚志英翻譯版本比較舊,沒有寫明是從哪種語言翻譯而成。如果有時候看不懂某段話,可以看另一版本以幫助理解。以下書摘是我個人認為的重點,頁數標示為五南版。

*****************************

第一部份:

意義是自然發生的,在我們學習語言的實際過程發生。意義即使用,不要問意義,要問用法。p7
哲學不為任何問題提供終極答案,《哲學研究》在消除初級反思形成的概念栓塞,類似醫生的工作。p8
語詞含義的這種概念如一團霧氣使我們無法看清語言怎麼產生作用。但從某些運用之原始方式有助於驅散迷霧。孩子學說話用的就是這類原始形式。教孩子說話靠的不是解釋或定義,而是訓練。p12
語詞看似相似或整齊(如同汽車駕駛座各種握把都大同小異),但用法卻不是明白地擺在眼前,尤其在從事哲學的時候!p16
「板石!」這聲呼喊是一個句子還是一個詞?你先在心裡對自己說了「拿一塊板石給我」再精簡它嗎?p20
把語詞與句子的多樣種類拿來和邏輯學家對語言結構所說的比較一下,那會很有意思的(包括邏輯哲學論的作者在內)p26
人們有時說動物不說話是因為缺乏智慧,也就是動物不思想所以不說話。然而,它們就只是不說話而已。它們不使用語言。p27
「二」若要用「數字」來定義,那得先定義「數字」,又得透過別的語詞來定義!那麼這鏈條的最終定義該怎麼樣呢?p29
學語言如同一個孩子到外國,似乎早已掌握一種語言,換言之這孩子已經會思想了,只是不會說話。思想就像是:對自己說話。p32(但維根斯坦後來在p170否定這一點)
從「這是藍的」原本意在講一件事情,卻有可能讓某人得到對某語詞的定義。p35
大部份情況下,儘管不是在所有情況,「含義」可以這樣解釋:一個詞的含義是它在語言中的用法。p39
色樣是談論顏色的語言手段,在遊戲中不是被表現的東西,而是表現手段。看似必須存在的東西,是屬於語言的,用來參照。p46
我無意提出所有語言的共同之處何在,我們不是因為現象有共同點而用同一詞來稱謂,不過它們透過不同方式來關聯,即家族相似。p55不需要給定固定界線或邏輯和來定義某概念,你可以劃界線正因為從前並未劃過界線。概念有用並不是因為劃了界線。p56遊戲概念是一個邊緣模糊的概念。p58若要畫一張與模糊畫面相對應的清晰畫面,但看不出界限痕跡,則畫什麼都可以,這就像是在美學或倫理學裡找尋概念的定義。在這樣的困境裡要時常問自己:我們是如何學會這個詞的含義的?透過什麼例子或語言遊戲?這樣就可容易明白這個詞一定有個各種含義組成的家族。p61
我們也有邊玩邊制訂規則或修改規則的情況。p65別把理解想成是找出現象後面隱藏著什麼的心靈過程。p98
透過看字母與看隨意筆劃的比較可注意到:字詞外型和說出的聲音有一種聯結機制,某種類似連桿的東西把字母和說出字母連結在一起。p111你沒有這個超級事實的範本,卻被引誘去使用一個超級表達式,我們可以稱之為哲學的最高級。p123
人們什麼時候會認為機器已經以某種神秘方式包含著它的各種可能運轉了?做哲學的時候。是什麼誤導我們這樣認為?是談論機器的方式。p124我們從事哲學的時候就像原始人,聽到文明人的說法,做出錯誤的解釋,再從中得出離奇的結論。p125
各種解說本身不決定含義。p127語言是一種迷宮。p129解釋並不一定是為了內容,而是為了形式,如同房檐裝飾般並不支撐什麼。p134
當我們的任務是從心理學角度準確地表述為什麼總被誘惑採用某一特定的表達方式,那才成為哲學的問題。我們被誘惑去說的東西並不是哲學,而是哲學的原料,是哲學必須診治的東西。p143
將某種反覆出現的特定感覺用符號E寫在日記,且此符號定義是說不出來的,透過集中注意力給自己印上符號與感覺的聯繫,這過程使自己能正確回憶起這種聯繫,但正確沒有標準。p145設想有人說「我知道我有多高!」為了證明這一點,他把手放到頭頂。(謎樣星宿:這一點曾真實發生過。有人問小孩「你長多高?」他說:我長到頭這麼高。)p151
別認為語言始終以單一方式產生作用、服務於同樣目的,傳達思想不管其所關的是房屋、疼痛或善惡等其他東西,唯有當我們徹底和這種觀念決裂,上述悖論(指「感覺是"子虛烏有"、還是"非某種東西"也非烏有,其實只是無可陳述時,烏有──或稱虛無就和這"某種東西"的作用相同」)才會消失。p159人們把什麼當做有理由的,顯示出他們怎麼思想與生活。p165
人能不講話而思想嗎?p165想是一種說嗎?想像一下那些只能出聲地思想的人(正如有些人只能出聲閱讀)。p166
若有人問「你在有表達式之前有沒有思想?」我們須回答什麼?或是「在表達式之前就已存在的思想是由什麼組成的?」p168
威廉‧詹姆士為了說明沒有語言的思想是可能的,曾引用聾啞人巴拉德先生的回憶:在學語言前幾年,曾問自己世界是怎麼形成的?然而我們要問:你肯定這話有正確地把不借語詞的思想翻譯成話語嗎?記憶會不會欺騙了作者自己?p169
「聾啞人都只學過手勢語言,但在內部對自己講一種有聲語言」你難道不理解嗎?我怎知理不理解?理解的整個觀念聽上去就可疑。我只能回答:它看似妥當,和其他句子有聯繫,使我們不易說它訴說了什麼,但所有不曾因探究哲學而變麻木不仁的人,都察覺到這裡有點不對勁。p171我們思想時不覺得思想神秘,只有當彷彿反省時才這麼覺得,思想怎麼可能處理這個對象本身?p197
想要把句子或難以捕捉的稍縱即逝攤開看個仔細,容易陷入探究哲學的死胡同, 會覺得一般語言太粗糙了。p199 (謎樣星宿:很多宗教的看法)
人為什麼思想?思想有什麼用?我們可以說思想划得來。p207推斷是向斷言的過渡。p211
發明一種語言,類似於說到發明一種遊戲時的意思。p212
哲學病的一個主要原因──偏食(不是天文上的日食現象):只用一類例子來滋養思想(謎樣星宿:類似修道病的病徵)。p240
我們的錯誤是:在我們應當把這些事實看做「原始現象」的地方,卻尋求一種解釋。意即在這裡我們應當說的是:我們在進行這一語言遊戲。問題不在於透過經驗來解釋一種語氣遊戲,而在於確認一種語言遊戲。
把語言遊戲做為原初者來看待!把感覺當做對語言遊戲的一種考察方式、一種解說!p258
設想你正在犯疼而附近又有人在調鋼琴,你說「很快就會停下來的」,你意謂的是疼痛還是鋼琴?p260
若回答「我想的是那鋼琴聲」,這時是在供證有一種聯繫已經存在、還是透過這話建立起這種聯繫?我難道不能說兩者都是嗎?若所說為真,那聯繫不是本來就在那裡了嗎?儘管如此,他不是仍然建立起一種本來不曾存在的聯繫?p264
動詞「意謂、意指」的語法和動詞「想、思考」有多麼不同,再沒有比把意謂稱為一種心靈活動更錯亂顛倒的了!p266

第二部份:

如果一個概念的靶子是人的書寫特徵,它就用不到不寫字的生物身上。p271
人的身體是人的靈魂最佳圖像。p277
心理學的對象就是行為而不是心靈嗎?心理學家觀察與報告什麼?難道不是人們的行為、特別是他們的表達?但所表達的並不是行為。p278
物理對象和感官印象,是兩種語言遊戲,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想把這種關係裝進一個簡單公式,你就走錯了路。p280
人們說出夢見事物後,是當真睡覺時看到影像、還是醒來後才浮現的?是否為其記憶所欺騙?p284
觀察自己的苦惱是用什麼感官來觀察的?「觀察」不產生所觀察的東西,或說,我不觀察只有透過觀察才出現的東西,觀察的對象是另一樣東西。p288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他的感官,但不能不相信他的信念。p292
加斯特羅錯覺(Jastrow illusion):兔鴨頭。p298
樣子的閃現似乎一半像視覺經驗一半像思想。p303
當我們想要從「真正所見」來定義物體概念時,會面臨想要做出精緻區別的巨大危險,倒不如接受日常語言遊戲。教給孩子們的原始語言遊戲無需用什麼道理來辯證,反而要打消辯證的企圖。p307
不要試圖分析你自己的內心體驗!p313 強迫自己的是一個概念。p314
舉出這些例子不是為了力求完備或進行心理學概念分類,而只是要使讀者遇到概念上含混不清時,能夠想辦法幫助自己。p315 你必須考慮每個例子中對於相互轉變的模樣之描述都是不同種類的描述,p317 用此擺脫私有對象:它不斷改變著、而你被記憶矇騙而未注意到。p318
模樣閃現時知覺到的東西不是對象的一種性質,而是這對象與其他對象的內在關係。p325
請從使用中學習含義,別設想自己已事先知道含義。p326
說和想不是同種類的概念,儘管兩者聯繫極為密切。p334
「內心對我們隱蔽著」、「未來對我們隱蔽著」,但天文學家在計算日食之際是這樣想的嗎?p343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可能完全是個謎,我們到一個具有完全陌生文化的國度所經驗到的就是這樣,即使我們知道他們說些什麼,我們仍不懂那裡的人。p343
即使獅子會說話,我們也理解不了牠。p344
確定性的種類是語言遊戲的種類。p345
測試正常人對顏色的判斷,一般是充分一致的,這點刻劃了顏色判斷的概念。但在感情表達是否真確上,不存在這種一致。較佳的判斷出自那些對人認識較佳的人所做的,是透過經驗,且無系統,不像計算規則。p349
如果可以從自然事實來解釋概念結構,那麼使我們感興趣的就不該是語法而是自然中為語法奠基的東西嗎?但我們的興趣並不落回到概念建構的這些可能原因;我們不從事自然科學與自然史,因為我們也能為了目的而虛構自然史。p352
心理學無法和物理學的早期狀態相比,就是說:在心理學中,存在一些實驗方法和概念的混亂。p354

*****************************

看這本書的時候很容易會聯想到一些語言、宗教與心理學的相關問題,例如:

1.部份宗教常認為某些事物無法以語言表達,我們怎知是真的無法用語言表達還是並無此物?為何不創一新詞來形容?其實有些詞已創立出來,但無法普及,是因為那種經驗不夠普及嗎?
2.「一股熱氣行經身體某某位置」,是每個人所經歷的路徑都完全相同嗎?若有少許不同,是表示身體構造不同還是形容者的描述不夠精確?或者完全只是幻想久了而成真?
3.某些民俗藥物是否因為心理暗示而具有安慰劑的效果?
4.「雖然我無法否定這概念、說它有錯誤,但你也無法證明它是正確的。」這個句子可否用一個動詞或簡單點的短句代替?各說各話?不同意但尊重?尊重?

大家可以想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一下自我拷問的思想實驗──更確實地說,也許該說是語言遊戲。


註1:彭明輝《欲望的美學:心靈世界的陷阱與門徑》,聯經,2020,頁8。
註2:彭明輝《欲望的美學:心靈世界的陷阱與門徑》,頁248。
註3: 維根斯坦 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 《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五南出版社,2020,頁143。
註4:維根斯坦原著是使用德文,陳嘉映在書中後記頁357提到另一本李步樓1996版本是從英譯本轉譯,有時容易出錯。

圖片:把「意義」玩到極致的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Neon Genesis Evangelion(EVA)之片尾畫面。有人問導演庵野秀明先生:「福音戰士真的結束了嗎?」他說:「都已經讓它結束三次了,覺得現在應該夠了吧。」都早已被說是「人類補不完計劃」了,還不夠嗎?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