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文猜猜看12:北斗七星之搖光還是瑤光?璇還是旋?璣還是機?Ancient Astronomy Guess Part12: How to Write the individual Names of the Big Dipper in Chinese Characters
九年前為了想要知道端午節與星星有沒有關係,開始查詢《楚辭》,進而寫出「北斗七星之搖光還是瑤光」這篇文章(天文館《臺北星空》第74期),其中有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手抄的《四庫全書》若抄寫錯誤是否影響"搖"與"瑤"的比例?
現在謎團終於解開了!比對《四庫全書》之文瀾閣、文津閣、文淵閣三種《說郛》所收錄的《春秋運斗樞》,發現三閣所抄寫的"搖光"與"瑤光"都完全相同,不影響當時結論「兩字可通用」。不過有趣的是,北斗其他星名卻有許多地方寫得不一樣:文瀾閣五處中有三處將"璣"寫成"機",文津閣有一處。文瀾閣與文津閣的"璇"字五處中亦有一處把"璇"寫為"旋"。文淵閣則皆寫為玉字旁。上圖為文瀾閣其中兩頁,同篇同時出現"璇"與"旋"。
先看"天璇"與"天旋"能否共用:璇的異體字有"琁"但沒有旋,古書中琁璣兩字常連用,與古代玉器有關,星圖也都寫璇,所以"旋"應為錯字,且「天旋」通常是指天空移動方向或是有人頭暈了。
再看"天璣"與"天機"能否共用:璣的異體字沒有機,星圖大多寫璣,只有《新儀象法要》寫成機,可視為錯字,且「天機」通常是天機不可洩露的那種意思。
由此可知「同篇卻不同字」的原因,的確包括了四庫抄寫錯誤,且在此文中,文淵閣錯誤最少。即使另兩閣具有一些優勢──文津閣成書較晚、採用底本較可靠且校對多次,文瀾閣也因補抄被認為最完整,我們也不能以總體概念去否定其中細節,直接認定文淵閣有誤,因為這裡就是一個很明顯的反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