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楚辭、與星辰 Dragon Boat Festival, Chu Ci and Chinese Constellations

  華人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以及「七夕」都是以農曆來訂定,其中春節、中秋跟月亮有關,七夕跟星星有關,但是起源於驅瘟避疫與祭龍的端午節跟天空有何關係呢?

查詢端午節的由來,才發現屈原在世時就已經有端午習俗了,可能並非紀念屈原而開始的,且與星象無關。但即便如此,屈原所寫的《楚辭》仍為千古絕唱,其中「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描述了兩種極致的相對感受,並且彼此對仗呼應,是廣受喜愛的經典文學名句。謎樣星宿真的是由衷地感謝屈原為國為民憂思不已,因而寫出了這麼動人而特殊的篇章!細看《楚辭》,可發現許多跟星象有關係的句子,讓我們先來看看楚辭中哪裡有「星」字:

九歌少司命:孔蓋兮翠旍,登九天兮撫彗星

天問: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九章: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與列星

遠游:奇傅說之託辰星兮,羨韓眾之得一.....攬彗星以為旍兮,舉斗柄以為麾

九辯:卬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極明.....願寄言夫流星兮,羌儵忽而難當

九懷:流星墜兮成雨,進瞵盼兮上丘墟

九歎:齊名字於天地兮,並光明於列星.....曳彗星之皓旰兮,撫朱爵與鵕䴊

九思:逢流星兮問路,顧我指兮從左

雖然楚辭有一部份並非屈原所作,但是看到這些與星象有關的絕美文學想像,真的會有種墜入文中境界的飄忽感。而兩千多年後的我們,其實已經實現了古人的想像:登陸彗星──「登九天兮撫彗星」!雖然我們是用機器人菲萊(Philae)去撫摸它的。

另外在楚辭中運用過27個有關行星、星宿、星官或彗星名稱,包括:攝提(2次)、天津、太一(5次)、北辰(北極星)、司命、咸池(5次,含"咸唐")、彗星(4次,含"彗光")、矢或天弧(皆指"弧矢")、天狼、北斗(4次,含"斗柄"與"玉斗")、璇璣(北斗斗杓部份)、角宿、傅說(2次)、辰星(水星)、軒轅(2次)、太微、旬始(屬客星或彗星)、玄武(2次)、蒼龍、華蓋、文昌、天罼(指畢宿?)、長庚(金星)、大火(心宿二)、河鼓、參辰(參宿)、織女。若加上疑似星名的"玉衡"、"瑤光",就有29個了。

出現次數最多的"太一",即太乙,現今此星名是指HIP 66798 (SAO 16142)這顆暗星,在紫微右垣"右樞"附近,於上圖紅框最高者。此名稱在民間信仰是北極星之意,但其實在屈原的時代,帝星才是當時的北極星。不過當時尚未發現歲差運動,在民間口耳相傳的北極星可能仍稱"太一",而北極點漸漸地移動,直到今天北極星已換成了勾陳一 (如上圖:紅框為五千年來歷任的北極星名,黃線為北極點移動路徑)。不知屈原若在世知道了此事,會不會感歎連北極星都非恆常不變、進而再寫出一篇佳作出來?

若看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星象篇第四章列出的各代北極星,依序寫出右樞、天乙、太乙、少尉,其中太乙是指前2263年最接近北極點的星,但這意思不是說當時人類已經看出它最接近北極並命名為太乙,因為太乙這名稱由來還不能確定。現在星圖所指的太一HIP 66798很暗,這顆星是否真的是上古時期所指的太一,尚有疑義。

史記只說過「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當時天極星指帝星,太一似乎還不是星名。之後各朝代史書漸漸把不是星名的詞也變成星名了,但也無法排除史記只寫概略,未舉全豹(潘鼐《中國恆星觀測史》,頁40、103)。宋代時期太一與天乙兩星不確定誰才是比較亮的10 Dra (潘鼐《中國恆星觀測史》,頁299),所以漢、宋等朝代說的太一是哪顆星並不確定,民間的也已不可考。我們只能說太一這名稱被當過北極星而已,但是到底是否在帝星之前有被視為北極星,不管是在名稱上或實質上,就不得而知了。

其他含有星宿星官等星名的原文如下:

離騷: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飲余馬於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朝發軔於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極

九歌:東皇太一(篇名)、大司命(篇名)、少司命(篇名)

九歌東君: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兮射天狼。操余兮反淪降,援北斗兮酌桂漿。

九歌少司命:與女沐兮咸池,晞女髮兮陽之阿.....孔蓋兮翠旍,登九天兮撫彗星

天問:角宿未旦,曜靈安藏?

遠游:奇傅說之托辰星兮,羨韓眾之得一.....軒轅不可攀援兮,吾將從王喬而娛戲.....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攬彗星以為旍兮,舉斗柄以為麾.....時曖曃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屬。後文昌使掌行兮,選署眾神以並轂.....張咸池奏承雲兮,二女御九韶歌

惜誓:飛朱鳥使先驅兮,駕太一之象輿

七諫:哀人事之不幸兮,屬天命而委之咸池

九懷:望太一兮淹息,紆余轡兮自休.....玄武步兮水母,與吾期兮南榮。登華蓋兮乘陽,聊逍遙兮播光

九歎遠逝:北斗為我折中兮,太一為余聽之.....佩蒼龍之蚴虯兮,帶隱虹之逶虵。曳彗星之皓旰兮,撫朱爵與鵕䴊

九歎遠游:枉玉衡於炎火兮,委兩館于咸唐.....孔鳥飛而送迎兮,騰群鶴於瑤光.....結瓊枝以雜佩兮,立長庚以繼日。淩驚靁以軼駭電兮,綴鬼谷於北辰

九思逢尤:求軒轅兮索重華

九思怨上:將喪兮玉斗,遺失兮鈕樞.....謠吟兮中壄,上察兮璇璣大火兮西睨,攝提兮運低

九思遭厄:越雲漢兮南濟,秣余馬兮河鼓。雲霓紛兮晻翳,參辰回兮顛倒。

九思傷時:緣天梯兮北上,登太一兮玉臺

九思守志:揚彗光兮為旗,秉電策兮為鞭.....就傅說兮騎龍,與織女兮合婚。舉天罼兮掩邪,彀天弧兮射姦.....望太微兮穆穆,睨三階兮炳分。

其中"咸池"(含咸唐)也出現了5次,跟"太一"出現次數竟然一樣。為何這個小星官會如此被重視?原來在西漢時代,"咸池"是指"五潢",即現在的"五車"(御夫座的五角形),並不是現在所指的五車內三顆小星。由於五車非常顯眼易辨,在當時被認為是太陽洗澡的地方,可見有多麼重要。

另外可能剛好與星名相同的名稱有:

"玉衡"為車轅前横木的美稱,可以代指車本身。"瑤光"也可寫為"搖光"(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是北斗七星中第七顆星,在"欽定四庫全書"與"四部叢刊"集部裡的楚辭皆寫為玉字旁的"瑤"(如下圖)。因"九歎"是西漢末年劉向所著,雖然史記天官書尚未有北斗七星單獨星名的記載,但到了劉向之時緯書橫行,可能已經有各星名稱了。所以這裡的"玉衡"與"瑤光"也許就是指北斗的第五星和第七星,尚待專家考證。

"玉斗"從前後文來看,應該是指量測工具"斗",而非北斗。但從通篇運用的星名來看,璇璣跟大火也是星名(九思為東漢王逸所著,應已有北斗七星單獨星名),所以"玉斗"也很有可能是指北斗。

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在楚辭"漁父篇"中漁父曾勸過屈原不要想太多,巧合的是,另一戰國名著"莊子",也曾經有個漁父點化過孔子。這兩個漁父是否為同一人?漁父為何總是遇到"舉世皆濁我獨清"、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聖人呢?只能說他運氣太好了。

在2009年全球天文年特展中,曾經用了楚辭"天問篇"當做展場入口,因為"天問"問了許多現代天文學也很感興趣的問題,像是"宇宙如何起始?"、"宇宙有多大?"、"太陽與月亮軌道會跑多遠?"、"星星如何排列?"等等,詳盡地描述了古人對"天"的好奇與幻想。從那時起,人類就為了追尋答案而開始研究與發掘,直到今日終於發展出現代宇宙概念以及許多現代科技,讓我們更了解我們所存在的世界。人類的想像力,受益於"天"幾多矣!


作者:謎樣星宿

參考資料:

楚辭星宿考(上),周秉高,2007-07-06,光明日報 

楚辭星宿考(下),周秉高,2007-08-10,光明日報 

中國天文學史第二冊,陳遵媯,1985,明文書局

神秘的星象,劉韶軍,1994,書泉出版社

中國星座神話,陳久金,2005,五南文化事業,臺灣古籍出版社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欽定四庫全書》《楚辭章句》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四部叢刊初編》《楚辭》


 (隨意窩部落格舊網址:https://blog.xuite.net/liangouy/star/419910063)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