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2200年巴比倫之恆星圖竟然與十二地支有關?奇文《釋支干》Babylonian Star Map in 2200 BC is Related to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Shi Zhi Gan"


  上面星圖中,黃道十二星座的紫色占星符號之間,為何寫上傳統的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另外,各星座的現代西洋名稱之下,又寫了另一種大寫字母的名稱:古代巴比倫的稱呼。這是不是有點神奇?看似無關的三者怎麼會融合在同一張圖?

這是此圖稀有之特點,在1929年8月,郭沫若寫出了一篇堪稱研究中國早期天文傳統的奇文《釋支干》,把「天干地支」的字體從甲骨文開始各別研究,推論出「十干」是殷人創造的,無外來痕跡;但「十二支(十二辰)」則起源於古巴比倫!他從甲骨文字義十二歲名(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鄂、閹茂、大淵獻)等怪字發音、與歷來天文傳說綜合觀之,認為十二辰(支)即黃道十二恆星,與巴比倫十二宮頗一致。還指出十二生肖也是從巴比倫黃道十二宮演變而來。至於傳入途徑,是商民族本自西北來並挾有巴比倫知識、或是商室發源於東方但星曆從西輸入?這有待未來考古發現來解決。

不過這種「綜合觀之」似乎太綜合了,例如頁64說甲骨文中商人以"蠆"自稱,蝎星輸入後即以此星為其祖之顯示,此即中國古有之蝎星,後來制定二十八星宿時一化為三,變成房心尾三宿,光是這一段的假想就有好幾個。又如頁52說獅子座符號♌︎是形容獅鼻與眼,也像是"卯"字。其實"卯"更像升交點符號☊或降交點符號☋,而且其他星座卻都沒有如此直接用到星座符號的解釋,而必須加上甲骨文、轉音或各種理由(如頁63:商星是即閼伯,視為蝎形,子孫諱其毒蟲之意改為"契"),很多聯想缺乏明確證據,而且也未考慮星星的特別排列有可能讓東方與西方看到的形象自然接近,產生相近的意象,並非從一方流傳至另一方所造成。

此文之證據尚有多處疑點,包括甲骨文釋讀尚有缺陷(目前只能解讀1/3、學者常常自由心證、拓本古老殘缺漫漶不清)、文中語音轉變是否正確,另外還有論文指出「釋支干一文的出現,可能與當時影響巨大的"泛巴比倫主義"(Panbabylonism)學術潮流有一定的關係」(王獻華,郭沫若學刊,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16第一期,p41-44),但現在泛巴比倫主義早已沒落。不過有人認為郭沫若是因為當時環境與資訊受限而如此,並非泛巴比倫主義的影響。

天文史專家江曉原則認為「其說雖未必能全為定論,但證據之多即使並非條條過硬,但也很難全都以偶然或巧合解釋」(江曉原《天學真原》,遼寧教育出版社,2004,頁250),表示問題很複雜,尚無定論。然而他又以數理推測「中國與巴比倫各自獨立發展比較有可能」(頁262),間接質疑《釋支干》的論點。有興趣的人可以研究這篇文章有趣之處,找找看有哪些問題。謎樣星宿目前已找出幾個,以後若有機會再寫一寫,因為實在是越找越多。

圖片來源:《釋支干》附圖,紫色星座符號為筆者加繪。

(隨意窩部落格舊網址:https://blog.xuite.net/liangouy/star/590546222)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