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動的桌椅,復活的虛幻──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展覽 Thomas Demand—The stutter of History

怎樣用紙做出小提琴、鐘乳石、沙盆甚至星星?為什麼桌椅杯盤隨著暴風雨翻來覆去的滑行畫面會有點滑稽搞笑?「以紙重現的整片櫻花讓人不禁思考:生命的短暫與循環意味著什麼?模仿是否能成為抵抗現實,讓美得以持續存在?」(出自臺北市立美術館展覽介紹)

藝術家托瑪斯.德曼 Thomas Demand 擅長用紙重現新聞或自然場景,去除人的痕跡,為歷史帶來重複相似的開放性。他專門為拍攝而製作紙雕塑,之後摧毀這些模型,只留下幽靈般的攝影複製品(以水晶裱 Diasec 呈現,可讓作品更鮮豔清晰)。影像中的細微瑕疵與接縫通常是觀眾近距離欣賞時唯一可能注意到場景實際上是由紙張製成的方式。

他的作品包括:福島核電廠的控制室裡寧靜卻零亂的景象,看似一切都在掌控的幻覺;蠟燭悼念區的影像模擬出悲慘事件後的雷同與短暫記憶;史諾登避難所的監控感;英雄管風琴象徵記憶傳承像音樂一樣了無形體;人造森林展現的純淨原始自然;馬蒂斯工作室凸顯紙的脆弱與無限可能;理想化的紙製巨型鐘乳石窟;動畫《太平洋豔陽號》郵輪遇暴風時船內傢俱左右滑動的失控時刻卻像隨機的芭蕾舞;充滿童趣的氣球移動動畫,以及紙櫻花盛開的《花見》外牆。

他在2000年有一幅Constellation作品,雖然沒有來台展出,不過這件130 x 180公分的大型照片,排列出看起來好像有星座可以連線的形狀,謎樣星宿認真的去尋找,卻沒有任何一處星空是排成這個樣子。這樣的星座就如同動漫作品常出現的想像星空,是模仿出來的自然,但算是自然嗎?

這些作品如同我們為了記錄小孩辛苦完成的積木建築、或只是為了想要小孩收拾混亂玩具而編出的理由,拍下照片之後,它們也不再重現,從此只留存於電腦中,只有點開檔案的那一瞬間,它們又像音樂開始播放一般重新復活了──以平面的虛幻影像復活。

德國藝術家托瑪斯.德曼的個展「歷史的結舌」,臺北市立美術館現正展出,2025/1/18-5/1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