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樣星宿演講:「日食印象──從恐懼到嘉年華」記實

 

謎樣星宿本年度的科技史演講:「日食印象──從恐懼到嘉年華」已於三月二日完滿結束,十分感謝多位天文同好熱情參與。以下為摘要與問答記錄,提供大家參考,若有任何問題還請不吝提出。

簡介:

「黑色太陽——日全食」在遠古就被視為凶兆,皇帝為此得減食撤樂,素服齋戒,甚至改元大赦,下詔罪己!科學急速發展後,距今僅八十年前的日全食竟然還會讓人跪拜祈禱,現在卻又變成眾人爭相目睹的盛事。

為何古今中外的日食總是目光焦點?想知道前人如何看待天文異象?只有天狗才會食日嗎?日食如何在科學上發揮功能:包括檢驗曆法與大地距離、計算地球自轉速度、甚至驗證相對論?講者「謎樣星宿」在四次日全食與日環食的觀察經驗中看過哪些趣事與亂象?如何計畫未來日食之旅?另外到底該寫「日食」還是「日蝕」?本次演講將為您一一介紹。

紀要:

歐陽老師從介紹古代的日食及古人對日食現象的認知開始,講到他四次觀測日全食和日環食的經驗,最後還介紹一些日食之外的天象,例如四千年一遇的「五星聚」,即將在2040年9月登場,值得大家期待。今天演講,有很多天文同好蒞臨參與,其中有幾位即將參加四月份的美國日全食之旅,祝福當天有好天氣,讓他們有精彩的收穫。

問答:

問:2008在新疆的日全食像是傍晚,2009在杭州則是像晚上。為何「黑」的程度不一樣?

答:2009那次是陰雨天所以日光完全被遮蔽。至於有人猜測是否跟延續時間有關?若有關的話,則時間越長會越黑,但是並沒有這種現象。如果不是陰天的緣故,則可能與周邊雲量阻擋光線散射到月影下面的程度、或是跟全食帶的寬窄有關。另一天文同好描述天空中央偏黑,但旁邊稍亮,接近黃昏的湛藍色,與我2008所拍的周遭景物照片很接近,照片中亦有拍到水星與金星。

問:漢朝如何預測日食?對於古文部份不懂要怎麼閱讀?

答:漢代可能利用春秋時代記錄的30多次日食找出沙羅周期來預測,至於古文部份只要大致了解古人對日食的想法即可。

問:古代有沒有什麼詩或畫描述日全食?

答:《詩經》雖有提及日食但未說明是否日全食。古畫有清代的日月合璧五星連珠,但也不是講日食。詩詞因為大多描寫風花雪月,不太會寫不吉祥的事物,應該很稀少。可從詩詞網蒐尋關鍵字"日食",篩選結果中僅有六首描寫日食。

問:日偏食與日環食,用肉眼看不出來太陽亮度減弱,我們現在常透過針孔成像來看,又簡單又方便。古人用什麼方式?

答:以水盆裝水或油,看液面的反光。古代天文部門亦會輪班觀測天象。不過,看水面反光、戴太陽眼鏡、自製多層磁碟片或燻黑玻璃等方式都不能阻擋熱輻射,要用觀測專用日食眼鏡才安全。

問:為何美國最近這麼多日全食?

答:要在同一地點看到日全食平均約需300年才有一次,美國最近的兩次是機率上剛好如此但路徑不同,就像中國在2008與2009都有日全食,再下一次就得等很久以後(2035年)。台灣下一次則在2070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