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疑雲──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人慈》的解答 Humankind: A Hopeful History

 幾千年來在哲學上總有人問──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孟子和荀子誰對?盧梭和霍布斯誰對?就算科學與大數據證明了其中一方,那麼我們能夠相信所有人或否定所有人嗎?少許特例就該讓我們停止對於陌生人的善意、或是繼續憤世嫉俗嗎?

這裡還有「自我實現的預言效果」來攪局:你暗示或明示的事,會影響態度與結果,導致美夢或惡夢成真。也許,「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美好,真正的威脅,是我們對於自己太悲觀。」

看完人慈,的確感受到自己被按了「精神重設鈕」。對於世界或人性感到失望的時候,可以看看這本書。以下是佳句摘要,希望看完後有興趣的人可以繼續看整本,會更有說服力。現在台北市立圖書館已有電子書可借閱。

************************

《蒼蠅王》真實的實驗與小說結果相反。馴服銀狐方法是選友善個體,可愛化或聰明只是副作用。人被自己馴服因此外觀可愛化、人是馴化的猿,有較多的血清素與催產素,似乎在抗拒長大的命令。尼安德塔人腦容量更大但可能較不合群。現代人容易被詐騙是因為馴服變友善,容易相信他人。

復活節島"悲劇":樹被砍完並不會造成饑荒、也無內戰等證據,其文明其實是被殖民者的疾病摧毀。

電擊實驗的過度簡化推論(人類不思考便屈從於邪惡)比漢娜鄂蘭有層次的哲學(人會受到冒充為善的邪惡所誘惑)更容易留下印象。為什麼電擊實驗證明了"人生來就是有邪惡本性"的信念──歷史上最重要的自我實現預言?因為與方便性有關:

若相信人性本善,就得問邪惡為何存在,但也意謂戰鬥與反抗是值得做的事。

成功反抗是可以訓練的技巧,是一種在反抗可疑權威方面的可學習能力。反抗是可以成功的,丹麥曾經成功反抗過納粹德國。

冷漠的旁觀者效應其實不存在,而是當時記者為煽動人心而編造的。德國在二戰的戰鬥力強,根本原因在"友誼"。恐怖份子沒有病態人格,唯一共同特質是容易被影響、渴望被看到。嬰兒實驗顯示會選擇同類或同喜好布偶。

好人為何會變壞:催產素讓人對自身團體有強烈羈絆,也讓人更不信任陌生人。而另一種天性"同理心",其實很難擴展到更多人,有如聚光燈只同理少數,燈外其他人則更不能寬容。同理心與仇外是硬幣的兩面。軍事技術演進就是離敵方越來越遠的過程,因為要克服核心問題:對暴力的厭惡感。

權力令人腐化:有權勢者的鏡映行為少很多、容易用負面眼光看其他人。反之亦然,自覺無能者會低估自己、不太反擊。"女性同理心與直覺較厲害"就是這種社會化導致。人與倭黑猩猩都合群並天生厭惡不平等。

領導者需要用迷思激勵大眾合作,迷思包括上帝(遊牧時代神靈不太關心人類,宗教神靈則會不斷監視)、民族主義、金錢。直到一萬年前(定居與私有制),有武裝的領導者出現,才變成不易推翻。新的馴服領袖方法:革命,但不易成功且易出現新獨裁者。另一方法:民主,但只算是選舉產生的貴族制。無恥者容易爬到頂端,執行長有4-8%有反社會人格,平常人約1%。

啟蒙運動假設人都是自私的,但理性思考可解救之。於是宗教被法治取代、官僚搶走上帝的工作。但啟蒙運動也發明了種族主義,造成各種問題。啟蒙運動的假設也許是一種反安慰劑,讓悲觀主義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如果根據不同觀點設計新體制?羅素: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所分心,只要專心看事實是什麼,需"懷疑的意志"。但是,"畢馬龍效應"「讓期望發揮成魔力」類似安慰劑,相反的"魔像效應"則為反安慰劑。幼犬人像是一種天線,一直在體會他人。但負面想法也會因此傳播,若接受了壞想法並想成是每個人的想法,結果會慘烈無比:負向螺旋。不過,"相信的意志"可突破與再造。

我們往往覺得別人缺乏動機(外在動機偏差)。泰勒的科學管理哲學仍活在KPI等,但無法解釋為何人總在自願做不賺錢又累的事。錢會"收買"人的內在動機:獎賞會損害動機,例如給錢反而讓人不想拼拼圖。托兒所遲接罰錢導致更多人遲接,紅利與目標會削弱創造力,只有像機器人的簡單固定工作時,紅利才有效。問題不在如何推動他人,而是如何形塑一個"人們會推動自己的社會"。沒有什麼比"因為想做而做"的人更強大。

可從教育開始改變此觀念,但50年前80%自己走路上學的7歲孩子現在只剩10%,讓孩子覺得不太能掌控自己。童心與自發性正在流逝。形式自由的玩耍是無聊的天然解方。無聊是創造力的泉源。玩耍是天性。現在教育培養出一個忘記怎麼玩耍的世代。霸凌最盛行的地方是全控機構:監獄、學校、安養院。問題不在於孩子能不能掌控自由,而在於我們有沒有勇氣給他們自由。玩耍的相反不是工作,而是抑鬱。我們最大的短缺不在戶頭,而是在心裡,缺少讓生命有意義之物,缺少玩耍。

參與式預算是民主政治的真正實現,可防止七種弊端:腐化、猜疑、冷漠、逃稅等。日常共產主義範例:家庭。"共有財的悲劇"忽視了人會彼此溝通與協議。市場與私有制才是被強制推行的。阿拉斯加公共基金分紅是成功範例。

另一邊臉:非互補性行為,假設敵人也是善良的。挪威哈爾登監獄:非互補性監獄,動態保安,獄卒的武器是聊天,他們受訓學到的是要跟囚犯交朋友,牆內要盡量與牆外相同,以幫助回歸正常生活。挪威再犯率世界最低:20%,美國60%。關押成本雖是美國兩倍,但再犯率低與找得到工作可省下關押成本的兩倍以上。

"破窗理論"的疑點:鐵達尼號不會因為刷甲板而被拯救,也導致警方濫權、假造數據、加重歧視。反恐也可用另一邊臉原則來處理。

解決偏見的解藥:接觸。壞事或許比較深刻,但好事會以量取勝。曼德拉認清:非暴力反抗比暴力有效得多(成功率50%、26%),理由是參加非暴力活動人數平均多11倍。非暴力活動不可或缺的成份為自制。接觸雖然有效,但不是立即有效。

和陌生人互動是得學習的事,能從小時候開始更好。旅遊對偏見可以造成致命打擊。要保有自我身分認同(理解到人人不同是OK的),才能消除偏見。

歐洲1914年聖誕節的和平也出現在其他戰爭。離前線越遠,仇恨越強(被媒體政客煽動)。相信"人天生好心"並非感情用事或天真,而是勇敢且切乎實際的。哥倫比亞散發耶誕節廣告的軍官說:「寬宏大量讓我和弟兄感覺更強大。」

跋:阿波羅神殿「認識你自己」,就最新證據來看只能說「人類一直被有缺陷的自我形象(文明飾面理論)所引導」。更好的世界要從打造不一樣的制度開始。

十條規則:

1.有疑慮時,假設"最好的情況"才最務實。專談職業騙子的書提到關鍵訣竅,並不是隨時警戒,而是接受並承擔偶爾被騙的現實,因為那是享受一輩子信任他人的奢華所付出的小小代價。(如果你從沒被騙過,你可能要問基本態度是否太信不過別人)

2.思考雙贏局面,最好的交易是每個人都贏。原諒合乎自己的利益。原諒是把一名囚犯釋放,然後發現那名囚犯就是你。

3.多問問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同理心"會有的問題:我們不是隨時善於察覺別人想要什麼。別人喜好不一定相同,要去問。

4.緩和同理心,訓練同情心:同理(設身處地)會消耗精力,同情則保持抽離並更有建設性可注入助人力量。

5.試著了解他人,理性思考最需要發揮的地方是壓制想要當好人與維持和諧的"社交性",珍惜提出不愉快主張的人。

6.愛你的自己人,從小處著手,才有人性。也要了解陌生人也有他們愛的家人。

7.避開新聞(扭曲對世界的觀感)與社群媒體(放大最糟特質)

8.別揍納粹份子,那只會強化極端主義者。

9.做善事不必羞愧,以免出現反安慰劑效果。做好事與善意有傳染力,甚至影響遠遠看著的人,讓人提升。如同按了精神重設鈕,消除了憤世嫉俗感,重新擁有清晰的世界觀。

10.要切乎實際:現實主義在現在與憤世嫉俗同義,但事實上憤世嫉俗才是不了解實際狀況。我們是活在A星球,善待彼此的地方。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