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如果關心我們,那會關心誰呢?──小說《欽天監》If the Stars Care about us, Who do they Care About - The Novel "Qin Tian Jian"


  在望遠鏡還沒發明的漫長歲月裡,人們是如何觀星、賞星與記錄星象?他們沒有相機可拍攝絢爛美麗的夜空,要怎麼只靠肉眼來維持看星星的樂趣?「星星如果關心我們,那會關心誰呢?」這句話對古人來說,可是個大問題(書中頁242)。這本小說《欽天監》或許有些線索可以提供給好奇的你。

閱讀這本拼接了古天文、數學、物理、歷史、科學史、地圖等許多知識的特別小說,就像是跟著主角一起進入清代欽天監唸書與成長。從剛開始學習畫出傳統星圖,直到對天文與占星有了自己的看法,而這些過程對於謎樣星宿來說,其實有許多似曾相似的經歷,因為我也是從小就手繪古星圖至少三次。那些畫點線的過程,包含許多可以學習的工夫在裡面,而主角的父親蠻有這種漸進式教育的想法。

至於小說背景為何選擇康熙初期曆獄事件之後?我認為是因康熙皇帝也愛好天文,可以平和地比較中西學術相異之處,也可將主角一生的平緩安穩用以對照湯若望、楊光先、南懷仁等人的一生起伏。若是把背景寫在道光或更晚的時期,大概會變成如何「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另一種小說了。

作者西西也利用情節,對「占星」與「分野」理論提出詩經、楚辭、論語、老子等書不一定相信的看法(頁215),直到董仲舒獨尊儒學並結合陰陽五行與天人感應,才建立了完整的占星理論。這個方法原本只是想以天威來制約權力無限的帝王,卻因此讓後人深信不疑了。這就像現在許多相沿以久不敢擅改的風俗習慣,如繁瑣的婚禮儀式等。

另外頁217也回答了一開始的疑問:自古以來我們對天文最大的興趣,就是占星,只是西方發展出科學後才分途,東方則沒人追問為什麼,只要知其然就好。頁315也指出「科學的發展源於好奇」,西洋人航海除了為貿易,也有對未知世界的好奇。明代鄭和下西洋,卻是為政治目的。明長城保衛北方,明代海禁則像海上長城,但看起來都像過往的「傷痕」。這裡也間接回答了「李約瑟難題」:"海禁"與"只重儒學"是開始落後西方的主因(頁201)。

在情節之中,也穿插了許多中西交流的趣事,如詩經也被傳教士移花接木地說曾記錄耶穌誕生故事(頁271)、易經被傳教士發現與二進位原理相同(頁274)。其實在封面上,此書亦展現了些童趣,由黃子欽設計的各種小圓連成的圖形,有床有燈也有船,看起來如同星座連線的示意圖,不過更加具體又整齊,如果天上有星星這麼規則地排列,應該會讓人覺得很奇妙吧?

在字裡行間也不乏趣味的對話:例如1.在學習西洋"幾何學"時,從未接觸幾何學的主角與其友人直接想到的竟是「羅敷年幾何?」這句古詩,令人莞爾。2.其中有一段話像在詢問讀者似地:「你呢,你覺得自己沒有問題?」「我怎麼會有問題?我不知道有什麼問題。」「這就是你這個獃子的問題。」西西巧妙地把原本腥風血雨的歷史故事用一條隱晦的愛情絲線串連成網了。

書中有一些關於天文的錯誤,大多是一般人常有的誤解,不過並不影響故事。如果看過此書而有心學習一些古天文知識,還請參考謎樣星宿發現的問題,當成課外資料,至於單純錯字就不再列舉,以免有人找我當編輯:

頁13北極星"勾陳一"全天最亮→"勾陳一"只是二等星
頁71參商同為金星→古天文史籍沒有這種說法
頁108編寫二十四節氣要知道地球自轉與繞太陽公轉→其實不用,漢代已有二十四節氣
頁109、112北斗七星的第五星天衡→應為玉衡
頁111四象各由七顆星組成→應為"七星宿"之代表
頁116漢代才出現渾天說→此為前人成見且無依據,參見薄樹人《再談周髀算經中的蓋天說》---紀念錢寶琮先生逝世十五周年,《自然科學史研究》8卷4期,1989,頁67
頁126的「禮儀之爭」,但在頁175寫為「曆法之爭」,前者其實是頁198、354所寫的事件,與曆法之爭「曆獄」不同。頁126若寫為「曆法之爭」較適合。
頁140南斗右邊有狗星→北半球所見到的應在左邊;另外箕宿屬玄武有誤,應屬蒼龍。
頁142獄曆→應為曆獄
頁155玄楊→應為玄枵
頁178司馬遷之父司馬炎→應為司馬談
頁308轉東南到薊州縣,頁309則寫轉西南→後者正確

作者西西雖然在書中用了許多「假想線」營造關於星宿、經緯、長城(種族)、性別等各種隔離或區域感,卻也創造了一扇藏在紙上任你悠遊的任意門。對於無法穿越時空的人來說,它就是一本如同平面任意門的隧道喔。


附註:感謝中華科技史學會邱韻如老師推薦此書

12/19更新:作家西西於2022年12月18日因心臟衰竭於醫院逝世,享壽85歲。感謝他在最後的歲月為我們帶來這本奇特的古天文小說。

(隨意窩部落格舊網址:https://blog.xuite.net/liangouy/star/590626159)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