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聚散兩依依──「五星連珠」如何定義 The Five Planets Gather and Divide - How to Define?


  人生總是聚散無常,天上的行星也是聚散不定。然而行星要怎麼「聚」在一起?現在我們當然知道,行星不會莫名脫離位置而非法群聚,使太陽系大亂,不過古人並不這麼想。他們甚至不清楚也不在乎五星之間誰遠誰近,只想知道五星聚到底在暗示什麼大事,即使這種「聚會」只有地球的角度才看得到,若從外太空其他位置觀看,並沒有呈現一直線。

由於行星繞日軌道並未在「同一平面」,錯開約七度範圍,如上圖:以紫紅色地球軌道為準,水星"紅線"偏斜約七度,木星"紫線"偏斜約一度(DIY彩繪模型僅為示意,並非真實比例),因此聚成「團狀」會比「串成一線」容易。「連珠」通常是形容一個緊接一個,亦可稱為串珠或聯珠,如果空檔很大,就難以被視為「串」。那麼多近才像一串或一團呢?天空中相鄰的兩顆星,有人會覺得很近,有人會覺得很遠,沒特定標準。在古代相關研究中就可以看到「五星聚」有很多種說法:

1. 五星在二十八宿的同一星宿(1至34度)或相鄰兩宿(11至44度)中,常見於正史。
2. 五星同時在「十二次」的其中一個,意即相距30度以內。亦見於正史。
3. 五星相差小於45度,見於《辭源》以及部分天文史學者著作。
4. 五星相距60度以內,見於部分現代天文專家的文章。
5. 五星各居一宮相連不斷,因此可遠達150度以上,見於占卜命運的星象命理書中。

以上可以看出,五星聚的定義實在太過含糊了,而且為了附和占星「改朝換代」或「祥瑞」之兆,常常被亂用,可挪移發生時間:如漢之興五星聚于東井的時間被移動一年;也能刻意造假:清乾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其實相距54度、嘉慶四年合璧聯珠超過60度,已超出古典定義1與2以及近代定義3。若不符合占星意義,亦可直接忽視,如漢代呂后與唐代韋后攝政。現在的我們就這樣被攪得一頭霧水,常把跨距100多度的「五星連線」或「五星同現」也稱之為五星連珠。不過,若實際觀察就會發現,它們彼此間空檔很大時,並無法產生「天空是否在暗示什麼」的震撼效果。

不過,定義是可以改的,就像「星座」的意思已從「連線」改成了「區塊」、部份天文用詞也不斷歷經轉變(食或蝕、蝎或蠍、搖光還是瑤光)。也許大家可效法國際天文聯合會(IAU)投票決定行星的定義那樣,一起來投票表決要聚在多少角度範圍內才算五星聯珠。以五千年內統計資料來看:
10度內要六百多年才有一次
20度內要一百多年才一次
30度內要三十多年一次
45度內則十多年有一次
60度內則五年一次

你覺得自己比較喜歡哪一個呢?歡迎大家留言與投票(投票所:台灣星空守護聯盟天文探索頻道 Astro discovery中華科技史學會),讓我們統計出一個可以公認並且不再混淆的標準。至於結果何時公布,需要看投票踴躍與否。趕快來投下神聖的一票吧!

本篇為臺北天文館期刊《臺北星空》謎樣星宿專欄「五星聚散兩依依」濃縮版,詳細全文與相關資料請見:第110期(上篇)第111期(下篇)

(隨意窩部落格舊網址:https://blog.xuite.net/liangouy/star/590684978)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