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無知》?希望你不知道或搞不清楚某些事情!Manufacturing Ignorance - PTS Drama


  還記得蜜蜂大量死亡事件嗎?當證據指向新菸鹼類農藥之後,大量其他研究隨之而來,說明不只這個原因,而是有許多別的更重要因素。這段歷史演變是不是有點眼熟?

沒錯,「菸草是否有害健康」的研究才是元老級首創。當時菸草業七個巨頭為了他們的共同利益,化干戈為玉帛,串聯起來大量贊助與癌症相關的科學研究,成為以「科學原始基礎:懷疑」來打迷糊仗的首例,結果當然是「沒有證據能證明吸煙有害」。要不是後來有吹哨者寄出內部研究,我們可能仍能在各種場合吸到二手煙(雖然現在馬路上依然如此)。這就是為什麼人類經過了數十年才正式確認菸草有害健康。法國記錄片「製造無知 」以緊湊明快的情節說出這個闇黑的科學故事。

隨後雙酚A也出現類似含糊的研究,有科學家指出:只要控制好實驗計畫書,操縱科學研究,就可以做出任何想要的科學結果。雙酚A相關產業故意採用特殊肥胖且雌激素較多的老鼠來做實驗,結果當然可以符合「環境荷爾蒙沒什麼影響」的預定目標。另外石棉業提出的科學家連署看似支持科學,但目的卻是想要打擊環保人士。當時的環境科學還剛起步,還被視為嬉皮的同類。為了科學進步與生活品質,反環保者將增進人類科技與經濟發展的稱之為「好科學」,阻礙生活舒適度提升的稱之為「壞科學」。

有一部分人認為氣候暖化與人類活動無關,並致力宣傳,若由社群網站視覺化的技術,可看出他們的同溫層運作:哈特蘭研究所不斷放送資訊以強化與擴張這個質疑團體。不過科學史學者找出了第一批懷疑氣候暖化論者的背景,他們為冷戰時反共主義者,在1989年失去對手之後,轉移目標到「西瓜」身上:他們認為環保人士其實是包裝成綠色的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者,外綠內紅。不過,科學原理並不會因為宣傳與操作而改變,我們已經開始感受到氣候暖化與不打疫苗的苦果了。

我們越來越依賴科技,但不能讓世界有毒到活不下去。科學成為「新科技是否有害」的仲裁者,卻也讓科學開始腐敗,降低可信度。科學產生於人類社會,也受限於其社會環境,以前是被宗教限制,現在則是被經濟限制,無利可圖的領域已無人研究。目前剛誕生的新領域:比較無知學(agnotology),指出學科知識的增加竟然讓人們比以前更加地不確定與模糊。其中「無知」不只是未知,還可能是主動產生的,有些是故意、策略性的,有些卻是基於善意的。這個綜合了科學、歷史、心理、社會與政治的新學問或許能讓身陷過度氾濫資訊的我們,能自己分辨事實和虛構。

以上這些影片主要觀點告訴我們,科學已經不純粹是學問了,因為牽扯到利益。科學是否能擺脫這層新的枷鎖、如同當初擺脫宗教束縛那樣?其實這場利益戰爭在「用錢衡量價值」的世界裡,幾乎不會結束,除非金錢消失。就算金錢真的消失了,科學仍會在另一種新的局限裡。我們看一看六十年前日本所出版的未來願景(上圖:図説-地球の歴史,湊正雄 井尻正二著)就可以明瞭。

如其中第27-28項「北極海暖化與干拓圍墾」、第31-32項「地中海與紅海乾陸化」、還有第33項改變大西洋灣流等;另外有一本「科學新發現」(1966 賴恩費爾德 Fred Reinfeld)寫到利用氫彈取頁岩油或鏟除高山等方法,這些在今日看來,幾乎是等於人類自我滅絕的標準步驟,可見當時的人定勝天想法遠盛於保護環境(詳見今日世界出版社譯介科普書淺探)。同理,幾十年後的科學,應該也不會如同現在想像的那樣。要讓未來變得「更舒適但處處有毒」,還是「犧牲一點舒適但比較安心」,這就要看大家如何判斷與選擇了。

公視記錄觀點「製造無知 Manufacturing Ignorance」導演:Franck Cuveillier, Pascal Vasselin,97分鐘,2021年作品。全片旁白為法文,配樂常以「糖梅仙子之舞」改編而成的變奏曲來描述這些科學變奏,頗為貼切。

(隨意窩部落格舊網址:https://blog.xuite.net/liangouy/star/590175952)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