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食蝕不分的時代───日月「食」或「蝕」?It was an Chaos Era about the Chinese Word "Eclipse" of Sun and Moon


  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1;那是混沌不明的時代,也是食蝕不分的時代。文字若要遵循古法,需要多古才算古?若要遵照習慣,是指多數人的習慣還是專家的習慣?

甲骨文裡「三焰食日」、「日又戠」等疑似日食的記錄,還沒有統一且公認的釋讀方法,其中「戠」有可能是「蝕」字。第一部正史《史記》裡也有許多「食」、「蝕」出現在同一篇,近代天文學家高平子亦認為當時食蝕通用並非錯字2。到了現代,天文界若想認真推廣「食」字,也許要跟整個網路奮鬥?

若以天「蝎」還是天「蠍」的處理角度來看,既然我們不需糾正生物學家應該稱呼這種動物是「蝎」子還是「蠍」子,同理,其他領域的人當然也無法質疑天文學家用「食」來形容日月食,並執意認為「蝕」才對。只是文字使用是一種漸近的習慣,現在我們可以努力提倡只用「食」字,但很難指望大家都會認同。

這段「食」與「蝕」之間反覆傾軋血淚交織的歷史,就在最新的105期《臺北星空》之「謎樣星宿」專欄裡。

註1:狄更斯長篇歷史小說《雙城記》之經典名句。
註2:高平子〈史記天官書今註〉,《高平子天文曆學論著選》,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1987,頁322。

圖片:日環食影像,攝於台北2012年(當然,不包括那隻玩具毛毛蟲)

(隨意窩部落格舊網址:https://blog.xuite.net/liangouy/star/590198862)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