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鈿委地無人收,此恨綿綿無絕期──楊貴妃的三星步搖 Three Stars Hair Stick of Imperial Consort Yang


  故事:天寶十四載(西元755年),春天的花香瀰漫了整個長安城。兩個人醉臥華清池旁的花園裡,身影好不親暱。「皇上您看,那裡的星星好多好漂亮!」「是呀!你喜歡嗎?我命人把那幾顆最亮的摘下來送給你,鑲在金步搖上面,好不好?」「多謝皇上!您對我最好了,我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子!可是……皇上費盡心思讓我得以侍奉您,已經惹來不少閒話,這件事就別太為難臣子們了,免得他們又抱怨是我給他們起的難題。」「別擔心,有誰敢?來人啊!命太史監去取下天邊那幾顆最亮的星星送過來!」唐明皇趁著酒意隨口下旨,讓貴妃甜笑之間髮髻上的華麗步搖左右亂顫。隨後兩人繼續在繁花似錦之隱密處尋歡作樂,忘了剛剛下達過的指令。

太史監接獲命令,當然無法真的執行,於是通知正在觀測的幾個天文生回報現在的星象。值此太平盛世,天文生不希望有什麼災禍異象出現,不過假報或漏報的處罰非常重,他們只好如實回報現在西方低空那幾個明亮的星分別為:歲星、太白、熒惑,剛好介於昴宿與畢宿之間,形成三星與昴畢爭輝之相,而且歲星與太白相距不到一度,應為互犯。這消息呈報至靈台郎之後,靈台郎眉頭一皺,立即翻閱占經,竟發現「歲星、熒惑、太白三星合於一宿,其國大亂」!而且「熒惑犯歲星,為戰」、「熒惑犯歲星為奸;臣謀,大將戮」、「熒惑木星鬥,有夷狄之害,有殺大將」,到處都是很危險的警訊!

這十分不祥的天象,必須趕緊向上通報,可是留守的太史監副首太史丞卻一臉不悅地斥喝說:「皇上正想摘星星給貴妃,你卻回報這個掃興的凶兆,是想觸怒龍顏嗎?況且現在歌舞昇平,中土已多年無戰亂,這種星占預言已經沒有人相信了。」於是嚴令靈台郎不准再奏,並立即找人詢問工部是否有辦法製作鑲有三色珍珠的金步搖,若沒有的話,就派人去宮市尋找相似的首飾回來進獻。

同年年底,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由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一年多後,唐玄宗被迫賜死楊貴妃,慌亂間竟只能簡單地以紫茵裹屍,而那隻鑲有三色珍珠的黃金步搖,在縊死時因振動而掉落下來。後世歌曰:

「花鈿委地無人收,此恨綿綿無絕期。」


解說:著名的古代美女楊貴妃,一生波折不已。先是被公公唐玄宗用敕書讓已成為壽王妃的她出家變成女道士,再接進宮中受冊封為貴妃,在享盡了寵幸奢華的歲月之後,又突然被賜死。當時這場讓楊氏瞬間隕落、近乎亡國的「安史之亂」,為什麼《舊唐書》、《新唐書》兩部史書裡都不曾提及當時有何災異天象,並大肆附會一番?特別是舊唐書,在天寶以前除了日食之外幾乎沒有記錄其他星象,歷代史書都不曾如此簡略。謎樣星宿推測有三種可能:

1.星象有顯示但沒有記錄:唐明皇時代由於國泰民安,流行報喜不報憂,大家都不想寫災異現象,只想寫吹捧帝王的祥瑞奏報來領賞(趙貞《唐宋天文星占與帝王政治》,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頁65),就如同故事中的太史丞一樣。若仔細想想,這只是人之常情,不過這也為盛唐埋下許多衰敗的因子。

2.星象有顯示也有記錄:《舊唐書》與《新唐書》的天象記錄比其他朝代少很多,每年平均只記了3.6則,難道是被有心人刪除?有學者認為是被人為處理的(趙貞《唐宋天文星占與帝王政治》,頁23),而且錯誤率也僅次於晉隋兩代(明實錄天象記錄輯校,前言頁3)。不過《舊唐書》因為有《新唐書》之後就被忽視,自南宋初年刊行後,經過四百年到明朝嘉靖年間,才有重刊之舉、以致「志多闕略、不能復還」(趙惠芬《略論舊唐書版本於各代的刊刻狀況》)。從《舊唐書》辭近繁蕪、敘述詳明,但是它的天文志反而比《新唐書》簡略許多,可以間接推測這種缺漏屬實。

3.開始認為星象與人間無關:唐代雖然也重視天文星占,但是已不像漢晉那樣激烈批評皇帝或政局,也沒有讓大臣引咎下台過(趙貞《唐宋天文星占與帝王政治》,頁21)。由於星占已不再那麼重要,因此記錄也不再詳實。且唐代占辭已出現繁複與矛盾問題,從《開元占經》就可以看出,同一現象有許多種解讀,天文官要採用哪一個,完全是他自己決定的。另外唐代天文機構的名稱與隸屬經常變動,在天寶之前就改了十幾次,天寶元年把太史局改名為太史監(趙貞《唐宋天文星占與帝王政治》,頁30),過了16年又改為司天台,名稱才終於確定下來。

以上三種可能也許都各佔有一部份成因,組合起來之後就形成現在看到這種記錄少卻錯誤多的情形了。

照片為西元755年4月7日傍晚三星聚於昴畢間,以天文軟體Stellarium模擬之圖象,採用宇治平等院為背景。後世之歌為「安史之亂」後出現的白居易名作《長恨歌》其中最令人悲嘆的兩句。


(隨意窩部落格舊網址:https://blog.xuite.net/liangouy/star/589672976)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