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變星君──善變的五大行星 Variety Star King ── Five Changeable Planets


【發表於臺北天文館期刊《臺北星空》第94期,摘錄如下】剛開始認星座,除了形狀與星座名字對不上,還常會有另一困擾:明明很亮的星卻沒標示在星座盤上!是眼花看錯?星座盤用法不對?星座盤漏印?超新星爆炸?還是不明飛行物?

其實,那是太陽系的行星們。因為距離地球近,所以看起來飛奔快速,每天都在移動,沒辦法畫在星座盤上。這些會走動或逆行、亮度又變來變去讓人迷惑不已的星星,就被稱為「行星」,日本乾脆叫它們「惑星」。

古人以肉眼觀察星象,能看到的明顯天體除了太陽、月亮之外就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這五大行星在古代被稱為太白、歲星、辰星、熒惑、填星,至於天王星則剛好在肉眼勉強可見的邊緣,所以難以發現。

有趣的是,這五星的名字剛好跟五行一模一樣,難道是巧合?古人真的只用「太白、歲星…」來稱呼金木水火土這五星嗎?

有學者認為這不是巧合,並推測當時的天文占星者稱五星「熒惑、太白」等兩字名稱較麻煩不便,而地上物質的概括用語「金、木、水、火、土」五個字簡單明瞭,於是就借用來稱呼這五星。地上物質也因為五星數目固定,也逐漸固定在五種材質上。這可說是科學中殘存的一項證明,標示著天文學曾經由星占學哺育茁壯。

至於史書上,兩字與一字的稱呼其實是並存的。古代天文官在觀測時,有可能為求方便、採用簡稱來記錄,撰寫正史時才改回太白、歲星等正式名稱,我們從《明實錄》對照正史《明史》來看的確如此。只是簡稱雖然可以加快記錄速度,卻也容易造成字跡潦草的混淆,讓轉寫的星象記錄出錯。

現在我們已不再用古代兩個字的行星名字,只用「五行化」名稱,應緣於清末民初西潮衝擊下,翻譯書以簡潔易讀為重點,只用金木水火土來稱呼五大行星。

那麼我們要怎麼分辨這幾個經常跑來跑去的星星呢?有一種簡單方法可以大致認出是哪個行星:

一、出現在黎明或黃昏,離地平線不遠,可能是金星。雖然也可能是水星,但是它通常離地平線很近,且不會像遠方燈光那麼亮。
二、出現在夜間,顏色若偏紅,則為火星;偏白則為木星;偏黃且較暗的則為土星。

不過這只是簡單的篩選,要確認還是得動手查一下行星動態圖或天文軟體,畢竟「行」星可不是浪得虛名!

 (圖片:五星聚仿古畫作,底圖為AI繪圖工具Stable Diffusion生成再由謎樣星宿加工後製。隨意窩部落格舊網址:https://blog.xuite.net/liangouy/star/589125698)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