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的變遷(下篇)──消失的星官 Disappered Chinese Constellations


  【發表於臺北天文館期刊《臺北星空》第98期,摘錄如下】人們常常以為星星應該會天長地久一直存在,但現代天文學打破了這個想法。不過,人類記錄的歷史才幾千年,卻已經有許多星座消失了!其實,這只是人為造成。「星座隨你DIY」那段歷史就是西洋星座尚未統一的過程,而東方也有許多古老的星座已經消失,從中西星座對照圖編號缺損的情形可知,有些星已找不到,甚至還有整組星官完全消失!原因如下:

一、古籍散佚:古書常因為戰亂等因素而失傳,例如世界最早星表之一:《石氏星經》僅殘存一些片段。由於天象記錄與著作是孤本,一旦遺失就很難從其他途徑獲得。

二、各家整合:自古以來星占家有許多,星官整理彙總時沒有收錄的就會失傳。

三、皇朝秘密:天文是占卜國家大事與改朝換代的工具,歷代帝王上臺前非常需要「天命」支持,但上臺後則立刻翻臉。私學天文的人會被嚴懲,甚至處斬。

四、政治鬥爭:天文免不了被政治鬥爭利用,例如唐末的王墀想用天象阻止朱全忠就被誣陷處死;清初「康熙曆獄」也是針對湯若望而來。

五、重新測量:明末徐光啟奉命改曆,在對照傳統星圖與西洋星圖時,未採用前朝實測數據,故難以全盤對應。有些星數被減,有些整組被廢。

六、歲差移動:近南天極的星座,可見時間短,高度又低,指認與傳承困難,兩千年來累積的歲差,又造成南天極朝著翼宿與器府逼近十度以上(上圖黃圈所示),使得翼宿以南的星空更低,因此,器府、東甌等星官在明末就找不到了。

器府何在?

在古代星圖裡,有一群排列超整齊的星星,名為「器府」(上圖),如果天空真的有恆星排得這麼規律,一定會讓人感到非常驚奇吧!不過很可惜,並沒有機會。

這個特別的星官共有三十二顆星,像疊羅漢一樣地堆積,原意是存放樂器的地方,或掌管音樂的機構。在晉書中首次出現、宋朝還有星占記載,但到明代就沒人知道在哪。若從實際星空來看,器府很可能位於南十字座、半人馬座到船底座,因為這裡是銀河最璀璨的區域,才能讓星數高居第二名。

古人畫這附近的星圖時剛開始也許想要表現出很多星星擠在一起,但是星座想像原本就很隨性,傳承時又歷經變形,更不會考慮到越接近南極會因投影法而越扁平。器府在可以保持原有形狀的星圖中,長寬比約為2:1、3:2或7:4;但在蘇州石刻天文圖這種圓形蓋圖的邊緣,比例仍是2:1,竟然沒有壓扁!若觀察現代星座盤上與器府差不多位置的南十字星座,就被壓得很扁(下圖右下),變形量約為三倍。

也許古人想要保持器府實際看到的樣子,於是在圓形蓋圖中也依原樣繪出。這種古代繪圖重寫意而不夠精確的特性,在翼宿也可以發現。因此,我們只好不甘心地承認,器府這種夢幻排列只能在古星圖裡看到了。

其實,任何星座都會隨時間而消失,因為恆星會自己移動。物換星移後,我們所認識的星座都將不復存在,變成別的形狀,我們只能用「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來聊以自遣了。

 (隨意窩部落格舊網址:https://blog.xuite.net/liangouy/star/589542942)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