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遇見《中國恆星觀測史》──星象演變最佳參考書 The Great History Book of Ancient Chinese Constellations


  【發表於臺北天文館期刊《臺北星空》第90期,摘錄如下】現代人所認識的星空,大概都是西洋傳入的國際通用星座。不過我們東方在古代其實也有自己的星座,可稱為星官或星宿,並且從中國流傳到日本韓國等地,成為共用的星象。但是,誰有辦法幫星星貼上標籤說明每顆星星的名字?古書中的星名到底對應到天空的哪一顆星,其實並不容易確定。

為了讓古代觀測記錄發揮現代天文學價值,許多學者都企圖找出中國星名對應到哪些西洋星座,不過一般書籍大多只有簡略對照。三十多年前可找到的最詳盡資料,就屬天文學家陳遵媯的《中國天文學史》以及伊世同的《中西對照恆星圖表》了,直到1989年《中國恆星觀測史》這本巨著的出現。

《中國恆星觀測史》(A History of Fixed Star Observations in China)可說是天文史的經典之作,作者潘鼐是一位跨領域高手:正職是工程師,古天文只是他的業餘興趣,但成績特異卓著。此書對於甲骨文星名、古籍中二十八宿名稱、中國最早星表《石氏星經》、敦煌寫本、玄象詩、步天歌、敦煌星圖、宋代蘇頌《新儀象法要》星圖、蘇州天文碑、明末西學傳入過程、《崇禎曆書》、以及歷代實測與星表都有詳細的考證與說明,令人歎為觀止。三十年前出版之後,十年前(2009年)又推出新版,增補許多新的內容。

而且在這本書中,特別對於星官演變、《崇禎曆書》編纂過程、日本《三家簿讚》與朝鮮《天象列次分野之圖》底本的時代考證等,有極為詳盡的研究,並且復原了宋代皇祐星官圖(如上圖:北極紫微垣區域)與元代郭守敬星圖,可供現代天文學家參考。不過,為什麼現代學者必須參考一千年前的古代星圖呢?

因為《中國恆星觀測史》比較了近代的《星辰考原》與《中西對照恆星錄》等星表,發現他們與北宋實測數據差別高達30~50%(p323),突顯出中西對照有不同時代的問題。由於歷代星官的形狀與位置變化並不單純,現在市面上流傳的中西對照圖皆清代製成,許多星官已與明代以前不同。潘鼐先生特別指出,在研究超新星遺跡、週期彗星軌道等跟時間尺度有關的問題時,若引用文獻記錄與古星圖卻未注意年代不符,將會導致錯誤的結論,有志者不可不察。這一點可說是《中國恆星觀測史》對現代天文學的一大貢獻。

出版此書的學林出版社前社長雷群明先生,曾在《師友飛鴻》記載了二十多年前作者潘鼐續撰新版的細節。當時出版社明知出版此書會虧蝕,但為了促進研究與社會效益仍願意出書,著實令人敬佩。細節可參考《微型書論》#56─從八年抗戰談到政策傾斜 (署名曉炎,《文匯讀書週報》第270號,1990年4月28日),這裡的八年抗戰是指接受選題到出版的時間歷經八年。

雷群明先生寫道:「從經濟效益看,這本書的銷售收入大概剛夠付稿酬;從社會效益看,它將同恒星一樣永遠為關心它的人們所觀測,是可以傳之久遠的」而2019年10月23日的補記則提到:「令人高興的是《中國恒星觀測史》艱難出版之後,銷售情況很好,當時印的1000冊全部售罄,最後供不應求,不少讀者投書要求重版。後來作者與我聯繫,要求修訂此書,增加大約1/4的篇幅。」此新版於2009年出書,仍然賣得很好。

雷先生的另一篇《微型書論》#119─有價值,還要有讀者則提到:「真正有價值的出版物一定會有讀者的。問題是現在有一些出版物,特別是所謂學術著作,作者認為很有價值,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因此,它們往往不能擁有讀者,出版社賠本將它們出版,既無經濟效益,又無社會效益,只是讓它們無聲無息地自生自滅而已。」

「不過,的確有一些極有價值但天然地曲高和寡。像學林已經出版的《中國恒星觀測史》等,征訂數只有幾百本,即將出版的《金文大字典》,印數肯定也不會多,但它們的價值之高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即使讀者少,要虧本,也還是要毫不猶豫地予以出版。實際上,這類書的讀者少,只是絕對數字的少,就其專業的範圍和現有的文化水準來說,這數字已是很可觀的了。因此,這與有價值還要有讀者其實並不矛盾。」

「能夠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在時間老人的眼皮下歷久彌新地存活的,應該是有價值的;而有些喧騰一時、最後只能進造紙廠的東西應該是沒有價值的。像學林出版的《中國恒星觀測史》很快就售罄,前幾年增訂重印,很快又告脫銷。說它是有價值的書應該沒錯。」

若想進一步了解《中國恆星觀測史》,請參考臺北天文館期刊《臺北星空》第90期謎樣星宿專欄。


2023/11/13更新:好消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2023年11月8日公佈,2008年由台灣鹿林天文台發現的第597967號小行星被命名為潘鼐,向已故的業餘從事天文學史專家潘鼐老先生致敬!

潘鼐(1921-2016)是一位中國「業餘」天文學史家,正職為著名建築工程師與學者。他出版了多部專著,對中國古代恆星觀測史與天文儀器史的研究做出了顯著的貢獻。「潘鼐小行星」現在已正式公布在IAU的WGSBN Bull. 3,#15文件上。

參考資料:
1. 盧世斌(1985)《星空漫步》,銀禾出版社。
2. 陳遵媯(1985)《中國天文學史》第二冊星象篇,明文書局。
3. 伊世同(1981)《中西對照恆星圖表1950》,科學出版社。
4. 雷群明(2015)《師友飛鴻》,未公開發行。
5. 潘鼐(2009)《中國恆星觀測史》,學林出版社。
6. 陳遵媯(1990)《評中國恆星觀測史》,自然科學史研究,第9卷第4期。

(隨意窩部落格舊網址:https://blog.xuite.net/liangouy/star/588218970,https://blog.xuite.net/liangouy/star/588500213,https://blog.xuite.net/liangouy/star/588820289)

留言

熱門文章